跳至正文

上海-西安 | T140

2010年,在上海工作的我选择了回到老家西安发展,从炙手可热的世界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回到二线城市发展,自然需要很多勇气,需要很多智慧,需要做好总结,需要做好准备……

离开上海的前几天,约了同事、同学、朋友,踢了几场球;分了不同场次聚了几次餐,或豪饮、吹牛皮,或小酌,饮茶畅谈。后几天,收拾包裹行囊,大件上网拍了,或者送人,金银细软、书籍图册打包邮递。打发走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包裹和满腹牢骚的快递员后(一大半是图书,太沉),关起门来,在空荡的出租屋内写了一篇《别了,上海》

就正式踏上回乡旅途了~

2010年,炽热的7月,刚从上海回来的列车上下来就呼吸到了那熟悉的、干燥的、属于西安这座城市特有的空气,人都说那是混杂着浮尘和雾霾的味道!我却一直认为那是黄土之下,这座古城散发出的千年历史的味道……呵呵,不管是什么,当时心中满满地都是久别这座城市之后再重逢的畅快和兴奋……因为我心里知道,这次不是年中的几次休假探亲、不是寥寥数日的出差、考察,而是,我要彻彻底底的回家了!熟悉、拥挤、甚至看上去破旧的车站通道,都没能影响我的心情,只是放快了脚步向出口走去……

特色的方言砍价还价后,噗通一屁股坐在后座上,出发!不打表!……这是顽固的西安特色!多少年来未曾有大的改变,就如同这座城市一样,固执、缓慢的前行、变迁着。

出租车上,不断的打量着外面“熟悉”的街道和陌生的景象,每每路过一所熟悉的老房子,都能让我陷入回忆;每每穿过那连片的梧桐树荫,都仿佛在穿越时空,让人浮想联翩,心生感慨……很快,思绪还没完全收住,便到了家属院门口,匆匆付了车费,取下行李向家走去。

这是80年代建设的老家属院。入口的黑漆大铁门维修刷新过几次,但始终没有更换过,辨识度很高!右手边是应该是90年代建起来的自行车棚(具体记不清年份了),车棚的墙是那个年代典型的透空叠砌的红砖墙。现在看样子已经不再使用了,成了家属院公用的杂物仓储和废旧自行车的堆场。自然,这也就成了小动物天然的定居点,吸引这周围几个家属院的流浪猫。长满青苔的墙角下、电杆旁都是院里大妈大爷们给小动物们献爱心的痕迹,鱼头、鸡骨、剩米饭……这些个场景和记忆中十几年前的场景几乎没有太多变化,要不是单元门口贴满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各式广告和一楼窗前那颗枝繁叶茂、已经长到2楼高的石榴树,我真可能恍惚了。

(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