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76|回复: 0

杰出成就奖提名(二)

[复制链接]

656

主题

656

主题

656

主题

积分
3736
QQ
发表于 2010-11-9 02: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杰出成就奖提名(二)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04
作者:钟晨 赵磊

摘要:张良皋,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在校期间,师从鲍鼎先生和他所罗致的众多建筑学界的耆老宿儒,毕业后赴上海,先后在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和汪定曾先生主持的上海市工务局营造处从事建筑设计。1949年5月武汉解放,7月间即在鲍鼎先生指导下接受当时的紧迫工业建筑设计,至1951年正式加入武汉工程公司设计科,该单位嗣后发展为今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张良皋

     郑时龄

     罗小未

     吴志强

     王小东

     刘克成

     邹德侬

     何弢代表作品香港艺术中心。

    张良皋
    ●提名理由:多年来从事建筑与文化教学与研究,关注社会、关注人文。近年出版多部著作,获得广泛关注和影响。
    张良皋,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在校期间,师从鲍鼎先生和他所罗致的众多建筑学界的耆老宿儒,毕业后赴上海,先后在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和汪定曾先生主持的上海市工务局营造处从事建筑设计。1949年5月武汉解放,7月间即在鲍鼎先生指导下接受当时的紧迫工业建筑设计,至1951年正式加入武汉工程公司设计科,该单位嗣后发展为今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晚年退休从教,在老学长周卜颐、黄康宇领导下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深感学植不足,必须努力充电。有些基础工作也要补课,以地缘之方便,首先选取鄂西土家吊脚楼为对象。几乎立即发觉中国干栏建筑早成系列,发育充分,技术成熟,造型丰富,聚落完整,是一种从原始到终极,具有永恒性的人居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于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次资助,成果除发表论文之外,纂成《土家吊脚楼》和《武陵土家》二书。
    郑时龄
    ●提名理由:作为一个东方人,可以说,他在文艺复兴的历史与建筑理论领域的造诣,无人能出其右。
    郑时龄,建筑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941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196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199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长期事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建筑本体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引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撰写了著作《建筑理性论》,建构了“建筑评论”体系,出版了《建筑批评学》专著,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具体方法。对上海近代建筑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专著《上海近代建筑风格》。积极参与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主持设计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格致中学教学楼、上海至北京高速火车沿线方案等。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在30多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中,致力于将设计与建筑理论相结合,追求创作活动的学术价值,并将学术思想融于建筑教学之中,形成自成一体的建筑教学思想,建立了“建筑的价值体系与符号体系”理论框架。
    罗小未
    ●提名理由:她一方面著书推介西方建筑历史知识,另一方面自80年代起和汪坦一起组织翻译西方建筑理论著作,为推动我国建筑界与世界建筑语境接轨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小未教授,广东番禺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建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六届理事长,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从事建筑理论和外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和教学。主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著有《西洋建筑史与现代西方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2008年3月22日,《时代建筑》杂志100期庆典及个人荣誉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罗小未先生等多名为杂志作出过贡献的人士荣获《时代建筑》荣誉奖。
    罗小未先生是《时代建筑》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在1985年至2001年担任《时代建筑》杂志主编,1985年至今担任历届《时代建筑》杂志编委会主任。为表彰罗小未先生为《时代建筑》杂志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时代建筑》编辑部授予她《时代建筑》终身荣誉奖。
    吴志强
    ●提名理由:主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积极投身灾后义务援建,致力于中国自主创新的可持续规划的设计实践,积极推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国际化。
    吴志强教授在城市科学研究领域长期积极探索创新,把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和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取得了具有国内外影响的一系列规划成果。
    7年多来,作为世博规划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坚持世博会规划设计中国自主创新。吴志强将世博会前、会中和会后统筹考虑,尽力减少大拆大建,降低建设成本,延续城市历史。调查后在基地中保留了1.4平方公里住区,减少1万户居民拆迁;保护35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另一方面,又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村等世博项目与城市长远项目结对,满足上海长远发展功能需求,实现世博会后可持续利用。
    汶川地震后,吴志强教授作为第一批规划专家组成员赶赴灾区,积极投身灾后义务援建。吴志强在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担任要职,包括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全球规划教育联合会联席主席等。
    王小东
    ●提名理由:扎根新疆数十年,以民族地域文化为建筑创作源泉,大量建筑作品极具人文关怀。多年来坚持做民族地区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研究,尤其为喀什老城区保护与更新作出不懈的努力,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的良知与信念。
    王小东40余年来一直坚持在边疆从事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是我国在新疆地域建筑设计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其针对新疆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的实际,坚持多元文化、民族地域与建筑设计创新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适合边疆地区的民族地域建筑创新设计的道路,独立完成了新疆乌鲁木齐9万平方米的新疆国际大巴扎设计项目。此项目实现了伊斯兰文化和传统、现代商业理念,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完美结合,成为乌鲁木齐市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商业中心。其坚持对地域建筑的内涵、外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从哲学、历史、现实和经验多个层面上不断深化对地域建筑的认识,对有关地域建筑的全球化与民族性、传承与创新、形式与功能、碰撞与融合、模糊与确定、发展与破坏等本源性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刘克成(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提名理由:积极推动科研结合实践,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遗产保护的发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极与当地、跨学科领域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推动了一系列的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会议或国际合作项目在西安召开或落户西安。
    刘克成,生于1963年,198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U IA )建筑遗产委员会亚澳区主任。1994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6年入选为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
    刘克成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博物馆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内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是我国在该领域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刘克成将文化遗产保护、脆弱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和弱势群体人居环境建设确定为主攻方向,并带领研究梯队展开高水平研究工作,在设计和学科研究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其还针对当前国际建筑教育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筑教育“场效应”的教学模式。
    邹德侬
    ●提名理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编写了《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国当代建筑史》,系统论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建筑历史,秉笔直书,涉及了不少敏感的“禁区”,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邹德侬,男,1938年8月生于山东。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中国当代建筑史(1949-1998)》研究、《改革开放20年中国建筑文化的演进及其前瞻》研究。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两项———《改革开放十年的中国建筑创作研究》、高校基金第1号《改革开放20年引进外国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影响及前瞻》。主持中宣部、出版署委托建设部项目《建筑艺术全集———现代卷》共四卷。主持建设部科研项目两项。
    学术专著(10部):《中国现代建筑史》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建筑艺术》,邹德侬、戴路合著《印度现代建筑》等。其还在《建筑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计60篇。其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理论研究及应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现代建筑史》获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何弢(香港)(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提名理由:通晓文艺,更广义文化实践的先行者。代表作有香港艺术中心,986温哥华世博香港馆,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香港区旗、区徽等。曾任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电台《讲东讲西》主持,香港及中国多间大学客座教授。
    何弢,原籍广东,生于上海,建筑师兼艺术家。何弢是港事顾问,香港区旗和香港区徽设计师,香港艺术中心发起人之一及总建筑师,上环街市重修更新的规划师,并负责海洋公园大熊猫馆的建兴计划。是香港知识产权会首任会长,曾任香港城市大学校董、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及香港电台《讲东讲西》主持,并分别出任中国艺术学院及上海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何弢在中国开始接受教育,移居香港后升读香港培正中学到毕业,赴美国麻省威廉斯大学主修艺术历史,副修宗教和音乐,1960年获文学士学位。获四年阿瑟李曼奖学金继续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钻研建筑及城市设计,并于1964年获得建筑硕士衔。1964年底返香港执业,到1968年开设设计事务所,提供建筑、城市规划、室内及艺术设计等服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设有办公室。1988年被美国建筑师学会选为荣誉资深会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